除了信贷数据,前三季度新增社融同样超出市场预期。初步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01万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7.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217亿元,同比多减474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298亿元,同比多增444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4814亿元,同比少减745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892亿元,同比少减133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万亿元,同比少2413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5.91万亿元,同比多1.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738亿元,同比多596亿元。
具体到9月,社融规模增量达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45亿元,继续显著回升。从数据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长显著,这也成为支撑新增社融多增的主要因素之一。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一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在8月和9月间基本完成了6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拉动了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不过,贷款的结构性困境仍未消除,仍需耐心等待居民中长期贷款修复。
另在货币供应方面,金融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45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7847亿元。
周茂华进一步称,这反映了实体经济融资供需两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在回暖,货币供应充足,加之部分银行面临息差压力,国内政策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防范过度宽松风险,以及考虑货币政策兼顾内外平衡。
另在人民币存款方面,根据统计,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7万亿元,同比多增6.1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3.2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98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55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4万亿元。9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63万亿元,同比多增3030亿元。
宽信用进一步提速
针对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央行曾提出,后续仍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攻坚克难,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着力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继续做好“加法”,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落实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并加快落地下,企业和居民部门信贷有效需求持续回升,宽信用进一步提速。”温彬预测,结合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及各项政策部署看,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扩张有望对四季度信贷和社融增速继续形成有力支撑,有助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作者:刘四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版权声明|供稿服务|友情链接
环球投资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