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金融界 >
角膜供体短缺新解法:江苏首例人工角膜移植成功 掀开患者“眼前帘” 环球速读
来源:科创板日报  2023-02-16 16:00:41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科创板日报》2月16日讯(编辑 郑远方)角膜供体的短缺,让许多角膜盲患者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等待。不过如今,人工合成角膜有望为他们带来光明。

据南京市第一医院15日消息,该院眼科主任医师陈力迅团队完成江苏省首例人工合成角膜移植手术,对患者的左侧眼角膜成功进行板层移植。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视力有所提高,患者左眼裸眼视力恢复至0.1。该项手术目前为江苏首例,全国第4例。

就在一个月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张明昌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中国首例人工合成角膜移植手术。术后患者右眼裸眼视力恢复到0.4,这一患者也是该注册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


(资料图片)

角膜病是世界三大致盲眼病之一,俗称“黑眼珠”,是因角膜失去功能导致视功能丧失。数据显示,全球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6000万名,我国约有500万名,占眼科致盲疾病的第二位,仅次于白内障。

而角膜移植手术是治疗角膜疾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角膜供体严重匮乏,目前我国每年角膜移植数量仅在5000例左右。

南京市第一医院更指出,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多次角膜移植失败、严重眼烧伤等终末期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方法。由于我国一直缺乏商品化的人工角膜产品供临床使用,这部分角膜盲几乎成为眼科复明的“绝症”。

上文提及的人工合成角膜,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可代替捐赠人角膜治疗角膜盲的生物合成角膜产品。人工合成角膜移植的开发利用,未来也有望缓解角膜移植的供体缺乏问题。

据专家介绍,手术中使用的人工合成角膜由重组Ⅲ型人胶原蛋白制成,植入后可形成一个组织支架,有利于患者自身基质细胞迁移其中,以达到自然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功能。

从性能上来说,人工合成角膜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度、生物学和免疫学惰性,且不会发生同种异体或者异种角膜替代品潜在的排异反应,排斥反应更少,临床使用更加安全

不过,眼科主任程扬教授也提醒,人工合成角膜移植有严格的适应症,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之中,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当前,该手术只能针对未累及全层的角膜病变进行移植,如果是全层的角膜病变,仍需要使用人体捐献的角膜。

标签: 人工角膜



【一键分享 腾讯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网易微博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Hq56]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版权声明|供稿服务|友情链接
 

环球投资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