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图片 >
打好“组合拳”出好“关键招” 加快文旅业复工复产
来源:中国商报  2023-01-13 14:50:25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疫情防控政策加快调整,跨省旅游恢复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进一步增强了旅游业复苏预期。近期,各地纷纷打好“组合拳”、出好“关键招”,努力加快文旅业复工复产。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在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要求,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行业恢复发展,精准做好行业疫情防控工作,适时推出新的助企纾困、行业振兴、消费促进等举措,提升行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政策加码坚定信心

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日文旅市场,备受文旅业的关注与期待。

中办、国办此前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规范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秩序,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有序恢复发展;坚持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落实;做好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突工作等。这为文旅业做好春节假日市场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对于文旅业全面恢复、加速发展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加快推动文旅行业恢复发展政策落实落地,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应出尽出,增强了行业信心。

福建省文旅系统近日提出将推出近千项新春文旅惠民活动及措施,助推新春文旅市场复苏回暖。文化展演方面,福建省文旅系统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114场文艺演出、47场群众性惠民活动和200多场文博展览;文旅活动方面,将围绕传统民俗、非遗体验、迎春送福等主题,在全省推出近300场年味十足、内涵丰富的文旅营销活动;文旅消费惠民方面,由省市县联动精心谋划促消费措施,共推出300项重大促消费活动,发放百万元文旅消费券。

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师旭东日前表示,2023年上半年,太原市景区将对全国游客实行首道门票减免优惠;对符合文旅招商政策的企业兑现奖补资金;实行旅行社引客入太原大宗旅游接待奖励,对年度地接人数前5名的旅行社进行奖励;启动使用保险替代现金或银行保函交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试点工作;继续发放文旅消费券,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帮助文旅企业解决融资困难。

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12月14日召开的“文化进万家旅游迎新春”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会上,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何效祖表示,要坚定复苏信心,重振士气扭转局面;要引导开展各类文旅消费活动,多层次开展旅游惠民促销,持续实施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大型户外运动等补贴政策;要强化助企纾困惠企服务,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开展金融精准对接服务,着力破解当前制约文旅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

文旅惠民激活消费

目前,各地文旅系统积极主动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及时制定文旅市场恢复发展政策,纷纷推出形式多样的冬春文旅活动,促进市场快速回暖。其中,惠民是各地文旅活动的重点。

比如,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风景名胜区、石林景区、龙川湾景区、千岛湖天屿景区近期推出门票免费优惠措施,时间为2023年1月1日至3月31日。

根据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期发布的《关于支持稳岗留工保障经济有序运行的指导意见》,春节期间(2023年1月21日至1月27日),苏州全市国有景区将实行免费开放,公交、轨道、有轨电车也将免费。

甘肃省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复苏全市文旅行业激活冬春旅游市场工作方案》明确了“文化活动办起来、助推消费旺起来、产品供给多起来、乡村旅游热起来、宣传推广火起来”等重点任务,以文化惠民活动为突破口,抓住消费需求这个关键,从供给侧、消费侧、需求侧共同发力,力争用最短时间激活文旅市场,并着眼解决当前文旅企业困难,在“助企纾困实起来”上发力,并把“文旅项目建起来、智慧文旅用起来、市场监管严起来”等摆在重要位置,打通激活冬春旅游市场各个环节。

前不久,甘肃酒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启动了“促进文旅行业复工复产暨文旅企业服务月活动”。该活动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开展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展销、线上直播、文体惠民、全民健身、文化旅游消费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持续推动酒泉市文旅行业复工复产。

第七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冬季)将举办1个三峡文旅专场、12个特色主题活动、N个区县分会场活动以及网络惠民活动,持续至2023年3月,围绕都市游、冰雪季、新演艺等重点领域,全方位、多角度搭建特色活动、惠民补贴平台,构建文旅消费多元化新场景。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动各地启动了“清新福建闽山闽水物华新”文旅嘉年华系列之“八闽有福冬日游礼”福建文化和旅游生活季活动,推出1000多项文旅活动和惠民举措,加快文旅市场复苏。

多措并举共同努力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我国出境旅游人次急速下滑。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显示,2020年至202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累计减少4亿人次。显然,文旅业要完全走出疫情影响,重现繁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文旅消费的恢复和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文旅项目主任李萌表示,恢复和扩大文旅消费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要继续加强文旅企业纾困支持和文旅消费补助,稳住文旅市场主体和消费主体;针对文旅消费需求新特点新趋势,创新文旅消费业态、模式与场景;加强文旅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带动消费的作用。

2023年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推动文旅业全面恢复发展的重启之年。做好春节假日文旅市场工作对于促进文旅业高水平复苏、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在2023年1月6日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假日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胡和平强调,要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立足群众需要,全力保障好假日市场供给、维护好良好市场秩序,以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让人民群众度过快乐、祥和、安全、健康的春节。

在促进春节文旅消费和市场供给等方面,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一级巡视员王鹤云介绍,将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组织开展“打卡旅游休闲 打开欢乐春节”2023新春旅游推广活动,鼓励各地推荐更多休闲游、微度假等周边游产品,推出具有冬季特色的休闲体验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休闲和民俗活动,依托12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组织开展“欢乐冰雪旅游季”活动。(孙威 记者 杨宏生)

观点 〉〉〉

擘画新蓝图部署新任务

1月5日,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召开。本次会议在系统总结过去5年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工作方针:坚持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让“诗”和“远方”在共创美好生活中“融”得自然、“合”得协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共创美好生活的旗帜下,正面回答了“为什么融”和“如何融”的战略问题。

在过去5年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过程中,文化和旅游系统充分认识到“市场主体是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主体,培育融合发展的市场主体要尊重市场规律”,既要强调“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又要看到不宜融、不能融则暂时不融。本次会议要求,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尊重遵循各自发展规律,多在“深”“实”上下功夫,科学有序推进。无论旅游企业还是文化机构,都需要让自身成为具有战略引领力和产品创新力的市场主体,才能够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产生“1+1>2”的化学反应。

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特别是面对疫情发生3年来的旅游市场收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景观之上是生活”“从风景到场景,旅游目的地是生活环境的总和”“从戏剧场到菜市场,重新发现旅行的美好”等一系列新论断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坚持以文塑旅,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旅游业的创新发展,让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实践中引入科技、文化、教育支撑的时尚元素和创意团队,让优秀文艺作品和优质旅游产品相互借鉴、相互支撑,提升旅游品位,让旅游成为难忘精神之旅、文化之旅。坚持以旅彰文,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是通过绿色旅游和文明旅游,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革命文化传下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开。稳步复苏的旅游需求,加速回暖的旅游市场,数十亿人次的国内旅游者、上亿人次的出境旅游,完全可以在带动文化传播和推动文化繁荣战略进程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从2023年元旦假日旅游市场数据来看,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更多的先行指标表明,出游意愿、消费预期、产业景气等一切与旅游有关的指标,正向着积极的方向回调,加上会议擘画的文旅融合新蓝图和部署的旅游复苏新任务,我们有更加充分的理由将对2023年旅游经济的预期由谨慎乐观上调为乐观。(戴斌)

■声音

疫情很可能是旅游业回归常识(休闲化、本地化和社会化)的加速器,目的地对本地人的吸引力和服务力会树立起名声在外的社会声誉,吸引外地游客。未来景区的发展,观光类旅游收入占比会减少,体验型消费和增值服务占比提升,景区需要通过有标识度的体验产品和有温度的增值服务来推动游客二次消费的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魏翔

标签: 打好组合拳出好关键招 加快文旅业复工复产 政策加码坚定信心 文旅惠民激活消费



【一键分享 腾讯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网易微博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Hq56]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版权声明|供稿服务|友情链接
 

环球投资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