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头条 >
消除污染监管死角与盲区|环球看点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3-01-20 11:29:30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相关资料图)

无牌无证、破烂不堪的多辆渣土车在建筑工地内“纵横驰骋”,工地一角还停放着一辆同样无牌无证的老旧柴油洒水车。这是笔者日前在某市城区内对建筑工地调研检查时所看到的场景。

经过深入走访,发现此市还有多处建筑工地和道路施工现场存在类似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至少暴露出两个方面问题。

其一,工作衔接配合不力。对于建筑工地扬尘、渣土运输等问题,各地均有相关部门予以管理。以此市为例,渣土运输由城市管理局负责,但通常只管上路运输的渣土运输车辆,对于在建筑工地内部运输渣土的车辆则疏于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管理建筑工地扬尘等问题,但对于工地内的渣土运输因为不在其监管范围便视而不见,导致工作上出现死角和盲区。

其二,工作作风不严不实。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根子还是在思想观念,暴露出相关部门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仍然停留在“拨一拨动一动”的思想状态。遇到问题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导致思想上出现死角和盲区。

对于发现的上述问题,笔者与同事按照程序向当地进行了反馈,也得到了当地的快速回应和妥善处置。但是,类似问题在其他地域和领域是否同样存在?比如,据了解,有些地方仍在使用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车辆作为城区保洁洒水车、垃圾清运车。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抓实抓细。要想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果,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健全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工作举措,持续加大问责力度。特别是有关部门要坚决摒弃“自扫门前雪”的思想,加强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对发现的问题,宁可上前一步形成交叉,也不能退后一步出现空档,确保各项工作不留死角和盲区。(徐立文)

标签: 建筑工地 相关部门 消除污染



【一键分享 腾讯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网易微博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Hq56]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版权声明|供稿服务|友情链接
 

环球投资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