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金融界 >
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 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商报  2022-08-29 13:35:44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锚定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的第一个文化发展五年规划,规划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重要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

明确发展目标任务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规划是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是推动“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共分为三大板块,由15个章节构成。

第一板块包括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主要阐述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包括思想理论武装、精神文明建设、舆论阵地建设、文化创作生产、文化传承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文化体制改革、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12个章节,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开列了一批事关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全局、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示范性的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第三板块包括规划实施保障,主要阐述推动规划实施的工作要求和政策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更加深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显著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城乡区域文化发展更加均衡协调,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更加深入,中国形象更加可信、可爱、可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更加坚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完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文化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五个方面重点部署

规划锚定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综合考虑“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形势和条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内容、新举措、新项目。

二是注重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规划在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部署安排,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切实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着力增强人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参与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注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规划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展示宣传、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方面重点任务,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四是注重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规划强调,优化城乡和区域文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城乡均衡协调的文化发展空间格局,促进文化更平衡更充分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服务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注重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规划强调,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规划明确提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国家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5G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文化工程专项,更好地以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

文化产业迎来机遇

随着规划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未来与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规划提出,加快构建统一开放、高效规范、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

具体举措包括: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破除文化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健全文化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合理流动。进一步扩大文化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规模,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探索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模式,为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等。

围绕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抓手,坚持统一设计、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文化资源存量和增量的数字化,以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为目标聚集文化数字资源,推动文化企事业单位基于文化大数据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数字艺术、数字印刷、数字创意、数字动漫、数字娱乐、高新视频等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同时,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把先进科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加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在影院放映、影视摄录、电影特效、高清制播、舞台演艺、智能印刷等高端文化装备技术领域攻克瓶颈技术。实施出版融合发展、电影制作提升、印刷智能制造、大视听产业链建设等工程项目,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运用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链,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重塑文化发展模式。

围绕文化企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和企业集团。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保护民营文化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积极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鼓励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教育、信息、建筑、制造等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

标签: 资源配置 布局结构 国有文化企业转型升级 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



【一键分享 腾讯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网易微博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Hq56]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版权声明|供稿服务|友情链接
 

环球投资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