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丽・咏白菊》宋朝・李清照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寒菊》宋朝・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野人饷菊有感》明朝・张煌言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4.《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清朝・顾太清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k。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5.《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宋朝・吴文英露�懦跤�,早遗恨、参差九日。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芳井韵,寒泉咽。霜著处,微红湿。共评花索句,...
6.《叹庭前甘菊花》唐朝・杜甫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
根失所缠风霜。
7.《残菊》清朝・曹雪芹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8.《白菊三首》唐朝・司空图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 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 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
9.《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宋朝・晏几道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10.《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唐朝・李商隐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1、《寒菊 / 画菊》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都是盛开在秋天,它们从来不屑与百花争春,坚强而独立的开在稀疏的篱笆旁,却有着别样的情操意趣,它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会被风吹落于地上。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诗人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气节,诗人是托物言志。
2、《菊花》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这样的场景就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我只顾着在篱笆前观赏菊花的美丽,竟然没发现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在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了。这首诗用平淡、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菊图,诗人的笔法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第三句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一句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3、《不第后赋菊 / 菊花》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他最后也如他的诗中描写的那般,浩浩荡荡的带着黄金甲杀进了长安。此诗虽然四句,但是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1、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翻译: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2、短篱残菊一枝黄。――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翻译:行过乱山深处,只见在那野人篱落旁,一枝盛开的金菊。
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翻译: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翻译: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5、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翻译:三年过去,庭院里的菊花依旧在重阳盛开,可惜我此时身在异乡为异客。
1、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
2、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____刘彻《秋风辞》
3、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____黄巢《题菊花》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5、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____李商隐《菊花》
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____元稹《菊花》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9、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0、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标签:
标签: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版权声明|供稿服务|友情链接
环球投资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