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商学院 >
评估报告发布 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影响较弱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27 15:22:28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从正在举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基础科学、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了解到,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领衔,国内三十余家研究院所和高校科研人员撰写的《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估(2022)》报告今天(27日)发布。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影响较弱。

在这次发布的报告中指出,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可追溯至约20万年前,早期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其有限。1961年以来,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加速,达全球平均增温速率的2倍,降水变化区域差异显著,南部与东部降水减少、西北部增加;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向好,环境质量优良,但局地仍存在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冻土退缩等问题。高原人类活动强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河谷和西藏一江两河地区,高原人类活动强度总体较低,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弱,且2010年以来,影响程度增速放缓,年均增长速率由0.84%下降至0.70%;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成效逐步增强,对稳定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报告认为,人类活动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生态环境:放牧活动强度降低,对草地的影响减弱,耕地利用强度提高,对生态环境影响有限;工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控;旅游业支撑作用提升,但局地生态环境压力加大;重大交通工程快速推进,对工程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跨境污染物影响持续增加;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该报告建议,未来应进一步科学调控人类活动,构建现代农牧业体系,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工业,建设高原特色城镇体系,推进生态建设系统工程,因地制宜制定分区发展方案,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这份报告在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组织100余位科研人员历时4年撰写完成。

报告聚焦青藏高原中国区域,构建了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13大类150余项指标的评估体系,分析了高原人类活动发展过程与生态环境状况,系统评估了近40年来(1980年—2020年)来高原农牧、旅游、工矿开发、城镇建设、重大工程及生态建设等人类活动变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人类活动调控策略。(总台央视记者 褚尔嘉)

标签:



【一键分享 腾讯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网易微博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Hq56]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版权声明|供稿服务|友情链接
 

环球投资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317 493 128@qq.com